一年一度的 Eurovision 又來啦,雖然過去兩年投入的時間驟減,甚至去年完全是失蹤狀態.但今年跟著部落格搬新家,又找回一點動力認真做 ESC 系列了。
雖說認真做,但其實也跟過去幾年差不多:一篇 ESC 落選曲,一篇正賽心得。今年比較多時間會花在部落格的形式上,目前我是想把各個曲目做成一張一張的卡片,未來有機會可以重複利用到其他頁面,例如一個歌曲大集合的 Dashboard 之類的。但如同各位所見,這部分就仍待慢慢開發了,目前卡片仍是比較陽春的狀態就上架,主要是不希望又因為待辦事項又延誤了比賽的心得。
關於今年的歌曲,其實我還滿失望的。寫下這段開頭時,正賽的歌曲公佈地差不多了,好像只剩下七八首歌吧。當我以一到十分的分數去評價每首歌時,公式一拉才發現今年是我關注 ESC 以來平均分數最低的一年,希望剩下最後的幾個 internal selection 的國家可以拉個尾盤。但是,正賽不行,落選歌曲倒是有幾首頗得我心,所以以下特別提出來,讓這些提早落馬的 national final 曲目可以有個見光的地方。
分數標準(NF 會撿曲目只會從 5 分開始算):
E (1 - 2 分):怒氣 up up 系列
D (3 - 4 分):正常的歌曲,無感但也不到負面的
C (5 - 6 分):有好感,但仍不到熱愛程度
B (7 - 8 分):我會加進日常播放清單
A (9 - 10 分):高機率出現在我的 spotify 年度回顧
以下,根據 C, B, A 各 tier 倒序排列,總共撿了 25 首歌:
舞廳風非常重的曲子,叭叭叭的段落非常卡腦。但更值得提的是歌手,Mentissa 近年的許多作品都值得一聽,歌曲律動感很高,現場演出也很有水準。
這邊偷渡一首他和另一位男歌手,慢板情歌專業戶的 Jasper Steverlinck 翻唱的 The Power of Love。就憑這首 Power of Love,未來 Mentissa 出現在任何的 NF 場合我都相挺。
最終排名:Final 3/8
歐洲常見的 electric pop,我腦中沒什麼畫面,只覺得是夜市裡流行服飾店面播的音樂,但是俗擱有力的旋律就是這類歌曲的王道,所以我還是納入清單內
但是,俗擱有力的 electric pop,在現今的 meta 應該是很好呈現的。這位歌手還能炸裂成這樣,真的什麼規則都幫不了。
最終排名:Final 5/6
我對重搖滾的歌曲很不挑,通常只要有把鼓和吉他搬上台,歌手有發出正常的聲音,我就會從 5 分開始算。但德國這場演出不曉得是怎麼回事,麥克風悶到爆,我聽其他組的演出並沒有這個問題,難道是樂團自己想要的效果?結果唱了一整首,我給這首歌的分數還是停在 5 分沒動。
另外,這首歌一直給我福音搖滾樂團 Nine Lashes - Anthem of the Lonely 加上瑞典 Smash Into Pieces - Six Feet Under 的感覺
最終排名:sf2 eliminated
希臘正土味,雖然今年希臘已經有一個充滿質感的土風歌曲出線了,但這位 Kostas Ageris 處理的方式更狗血。
同樣拿來當八點檔主題曲,這首 Gi moue 倒可以配個爭祖產的劇情。
最終排名:final 6/12
聖雷莫會鎖現場影片,所以我們只能聽錄音室版本。
這首歌的電子效果相當有趣,但又不至於太過火,點到為止。
今年的聖雷莫巨星雲集,從女神等級的 Giorgia、Noemi、人氣樂團 The Kolors、還有老朋友 Francesco Gabbani、Francesca Michielin 等人,但是最讓人驚奇的,是把衣服乖乖穿好的 Achille Lauro
最終排名:final 19/29
去年盧森堡回歸,但他的 NF 還是很有年代感,似乎還停在 2006、07 那個動感金曲的年代,但沒想到今年就能撿到這首綿密交織如絲綢的優質曲子。這首歌成了我人生第一次撿的盧森堡歌曲。
在某些段落我會覺得歌手似乎有點太油了,但整首歌聽完又覺得這種表現方法挺合理的,而且視覺的呈現很華麗。不過冬天哪來的蝴蝶,狐媚妖術
最終排名:final 4/7
馬耳他這個國家和我很不對盤,相性已經差到每次選 NF 曲目時,其他國家我可以耐著性子一首一首播,但馬爾他我是上 yt 找別人剪的 my top 或 summary 來選歌,所以能在這裡遇到這首歌曲我還滿驚喜的。
歌曲前半段偽裝成寧靜小品,但後半段變成福音系.我對福音系的歌曲沒有共鳴,所以大部分分數都是給到前半段小品的部分。而且歌手的現場演出還扣回一點分數。
另外,這是什麼軍閥時代的總司令打扮?
最終排名:sf1 eliminated
三拍的巴爾幹情…這應該算搖籃曲,而且好甜,歌手的現場處理得非常甜,這是什麼小蓮的故事的情節。
可惜甜到最後半分鐘,蓮子苦心還是藏不住。最後歌手那一跪,猛地倒吸一口氣。恩,沒錯,這其實是巴爾幹苦情歌。
最終排名:final 4/16
榮譽提名,我是看到 Tone Damli 這個名字才把他拉進來的。
Tone Damli 是我首批認識的 - 首批非經 ESC 認識的 - 挪威歌手之一,早期以磁性的聲音唱許多芭樂但不失清新脫俗的歌曲。但在歌壇走跳久了,也開始參與 MGP 系列戰後,他的選曲芭樂依舊但仙氣盡失,令人遺憾。
最終排名:final 5/9
Elvana Gjata 在 ESC 社群有超高人氣,最後作收第二名,理所當然地成為今年 OGAE fans 的 second-chance 投票大熱門。
這種民俗風的舞蹈歌曲,在近年的 Festivali i Këngës 還算常見,但阿爾巴尼亞人以前壓根沒想過要送任何苦情大砲曲以外的歌曲出國。而且今年 Elvana 聲勢再創高峰,卻又很不幸地遇到另一首神曲,再度陪榜。
另外,我以前以為 Elvana 是近年竄起的超級新星,但其實,Elvana 第一次參加 Festivali i Këngës 是什麼時候呢?第 43 屆,2003 年的時候。失敬,失敬
最終排名:final 2/15
這首 Armageddon 是冷調的樂團曲,給我的感覺很像今年立陶宛的代表,只是改為女聲版本,旋律更加通俗易啃。只是影片要上的是錄音室版本,他們的現場…有點慘烈。
原本有衝動要把這首歌拉到 7 分的,但一來開頭提到其他國家,打亂歌曲順序我要重寫;二來這個現場讓我有點拉不上去。
最終排名:final 9/16
芬蘭語 pop,展現的是俐落與看淡一切的胸襟。但不知道為什麼,現場版本多了甜美的稚氣,是沒出太大的差錯,但還是有點疙瘩,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近年新銳的芬蘭女聲非常強大,有在 ESC 相關場合出現過的例如 Bess, Viivi,又或者其他歌手如 Behm, Erin 等人的歌曲都非常優秀,搭配芬蘭與獨特的語感,晶瑩卻又鏗鏘有力,創造許多清新暢快的歌曲。
但相對的,芬蘭的男歌手似乎不太妙…
最終排名:Final 4/6
我每年都會選一首暖男情歌。而且每年做完排名,總是很意外這些歌曲怎麼能排到這麼高?例如 22 年我好像也選了一首性質相似的 Inverno dei fiori。
就當作年度保障名額吧。至於這首歌的心得,就是我給這些義大利暖男情歌一貫的評價:碎碎念直達我心坎。
最終排名:Final 3/29
立陶宛今年的歌單的多樣性又不若以往了,以這麼長一串的決選名單來說,有點難啃。
這首歌有一點點,如前面提到的波羅的海樂團曲的影子在,歌手的聲音則是苦澀同時又自我克制,直到後半段顆粒感極重的電子效果才把靈魂慢慢地磨碎。
最終排名:final 8/12
挪威的榜眼,這首歌其實也是個芭樂爽歌,而且從歌曲到舞台都有種俗氣感。但我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說明為什麼把這首歌擺在這裡。只能說北歐種的芭樂有時候中了就是中了。
最終排名:final 2/9
來自葡萄牙的特產,這首歌輕柔又有點慵懶,中段摻了一點熱情溫暖後之後,又回歸優雅。
葡萄牙國內決選的特色已經是老調重彈了,但我這兩年倒是遇到了一點問題。聽完所有歌單之後框了五六首歌,結果從其他國家聽一圈回來,卻已經認不得誰是誰了。
我後來得出的結論是,葡萄牙的歌單要從現場演出去聽,不能抓錄音室版。
最終排名:final 6/12
瑞典來了,這首是瑞典男款流行歌曲,卡腦的副歌、沒什麼深度的歌詞、還有昇 key 這種浮濫的套路。只能說北歐種的芭樂有時候中了就是中了
最終排名:Heat 3 5/6
瑞典連發,我今年的 MF 選了三首歌,這篇介紹的兩首都以半決賽中段的成績淘汰,以成績反推只能說歌曲品質差強人意,只能說北歐種的芭樂…(攤手)
順帶一提,我瑞典選的第三首歌順利完成了逆襲。所以,我要難得地給今年的 MF 一百分!今年的瑞典觀眾怎麼如此優秀!
回到這首 Vicious,我一開始沒認出歌手是誰,後來才發現他是 Alcazar 的前主唱,我和 Alcazar 的頻率很合拍,他們的歌我沒有不愛的。所以今年選 Vicious 的原因就是,感謝 Disco 之力
最終排名:Heat 4 4/6
又是 Vidbir 強大的一年,Vidbir 官方的選曲標準真的很對我胃口。
錄音室版本聽起來氣勢十足,但現場出現的居然是副嬌貴柔弱的嗓子,直到副歌最後一段才露出獠牙。
最終排名:Final 7/10
這邊開始是 7 分的領域,這些歌曲會出現在我的每日播放清單內。是說我趁著這次重整,把歷年 esc 參賽曲混著重評了一遍,免得我先入為主地認為 2023 年之類的年份超爛然後系統性地給低分。這次重評的基本分數是從 D 開始跳,而某些帶有有趣元素的歌曲我可以給到 C。而以下能進入 B 等以上的曲子,都是我認為今年度相當優秀的歌曲。
我每一年,也都會選一組義大利阿伯。比起往年幾組都是因為滄桑感吸引我,這首歌加入更多優雅的元素,雖然主要還是在處理自我的內心情緒,仍不掩悠遠大器的氣場。
最終排名:final 23/29
聖馬利諾的 NF 就是另一種極端的糟。
一個品質不怎麼樣的電視台編制,報名制的半決賽狂選快兩百首歌。直接保送 Final 的邀請制選手卻對歌曲內容保密到家.直到決賽當天才放出片段。上台的場地像尾牙,完全不開放觀眾投票的全 jury 制。那辦 NF 的意義何在,這根 internal selection 有何兩樣?
撇開不談,聖馬利諾的決選幾乎是聖雷莫的二軍,連年今年勝出的歌曲都是聖雷莫的 theme song,而這裡面夾了一個我追了一陣子的義大利歌手,Bianca Atzei。
Bianca Atzei 的聲音非常有趣,低沈地非常有氣質,沙啞地令人有安定感。不過礙於聖馬的設備問題,這裡就直接上錄音室版本了。
最終排名:Final 16/20
我愛這首個的禱頌式的吟唱以及背景的波紋迴盪,而在低吟的祝禱之後立刻又接上美聲高音,歌曲前段暗藏洶湧,接著又突然聖光閃現緩緩高聲到雲層之上
Vidbir 今年的選曲維持一慣的高品質而且有稜有角,不過這幾年的烏克蘭觀眾投票其實不會偏重於某種元素,不像早期烏克蘭總是女唱將優先,這其實對電視台選曲的回饋是件好事.但我還是好扼腕啊,尤其我們等等還有選另一首烏克蘭的 NF …
最終排名:Final 3/10
年度悲劇。這首歌是今年第一首拿下代表權的歌曲,然後決賽過幾天就因為陷入爭議而主動退賽,爭點是這首歌到底有沒有重複發表。
我覺得相當可惜,這首 Clickbait 是南歐常見的,用氣勢服人的樂團歌曲。之所以要靠氣勢,是因為除了氣勢其他都是半調子,拿不出其他優點和人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這國 2016 的參賽曲 Real Thing。
但是 Clickbait 有一些值得打磨的地方,玩性十足的配樂卻不戲謔;副歌曲調很平,卻相當卡腦;歌曲後段的編排非常爆衝,這都是成為黑馬的潛力點。
最終排名:Final 1/16 → DQ
美不勝收的一首歌,雖然細查歌詞並沒有描繪出多深奧的景色,但曲調優美就是最大的優勢。
這首歌的問題是難度拉得很高,後半段華麗的高音處處是地雷。而從錄音室版本我們就能知道,歌手本身的聲音就比較單薄。現場演出中非常飄的音色,就足以讓聽眾分心,沒有餘裕去領略這首歌的美麗。
儘管如此,這首歌美麗的部分,就足以讓我給到 rank A。
最終排名:SF5 7/9
年度神曲,從 Online wildcard 殺上來的參賽曲。
烏克蘭的電子元素滲透地非常的深厚,隨便抓幾個當紅的烏克蘭藝人,大家的電子效果都是畫龍兼點睛。近幾年興起的招牌民俗元素歐洲再也找不到第二家。Vidbir 本身挖掘正土味歌曲的能力也是一流。這些條件兜起來,出這麼一首驚為天人的曲子也是合情合理。
不過,這首 Fiїnka 最終只摸到決賽 No. 5 的位置,雖然歌手的現場的確是遊走在失控的邊緣,但我還是很想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今年一整個年度,Fiїnka 會穩坐我的前三名。
最終排名:Final 5/10
以上,雖然今年的 NF 選曲比往年少,但前幾名的歌曲我真的很愛,所以還算收穫滿滿。下一篇將帶來正賽歌曲的心得。截至目前已經剩下最後幾首歌未出了,雖然今年歌曲強度未如預期,雖然我心已有所向,可是還是…好擔心阿…